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能够引领思想和科技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能够引领思想和科技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创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较大的突破与发展。然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与瓶颈,如何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个关键点上发力,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逐步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在彰显其专业属性的过程中实现内涵式延伸,是新时代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对传统大学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应当被提上日程,一个创新创业教育和传统大学教育的“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在年级维度中彰显专业属性。确立以“大一有意识、大二有规划、大三有行动和大四出成果”为主导思想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创业教育年级维度,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将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分四个阶段和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将传统的学业活动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创业实践演练过程相结合,将模拟化的项目运作与直接参加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相结合,让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
在素质维度中彰显专业属性。确立以“六化”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维度,即通过体系化培训,激发学生的创业和创新潜能;通过基地化支撑,实现对学生创作、创新和创意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投入,实现与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化资助,有效引导、资助、扶持学生创意类项目,在实践中涵养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社会化运作,搭建、推动和形成一批紧密合作的孵化联盟;通过制度化保障,建立满足创新创业教学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
在空间维度中彰显专业属性。确立以“校内”“校外”“互联网”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空间维度,策划、设计和建设一流的校内创新创业空间,包括重点实验室、工作室、创新培训师体系以及创新创业中心、沙龙、精英讲坛等。让学生投身项目化运行体系当中,参与市场化项目,强化实践对于育人的作用。借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平台,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作为桥梁,开设诸如相关网页、微信公众号,建立相关社交群、交流群、项目咨询群等,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在课程维度中彰显专业属性。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出发,构建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强调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学时、实践课程教学和创作实践类环节的比重,对教学环节过程中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处处体现职业性、门门课程讲究岗位标准,让“早实践、多实践和反复创新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最终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择业迷茫,如何通过自我定位迅速找到合适工作?
大学毕业后,历经找工作的波折和艰辛,通过层层面试筛选,终于,你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封offer。你很激动,在打给父母的电话中,兴奋又自豪的语气几乎从听筒中溢出来。工作半年,你熟悉了职场中的一些规则,发现手上的工作似乎并不那么合你胃口,偶尔和朋友聊天,再也不愿谈起工作中的任何琐碎。一年过去了,初入职场的激情早已消耗殆尽,你如同一只被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分不差地上班、下班,循规蹈矩,可手上工作仍无多大起色,你心里渐渐开始发慌。一晃两年,你经历了调岗、跳槽、再入职,本以为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到头来却发现不过是从一座围城跳进了另一座围城。你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适合你的?你要如何做才能走向人生巅峰?遍览各大招聘网站、人才市场,你终究一无所获。焦虑、迷惘、无奈、痛苦,负面情绪像挣不脱的网,如蛭跗骨,如影随形。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真的那么难吗?
一、自我定位不清,择业一定迷茫
大学生之所以接二连三地跳槽,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首要问题便在于对自我定位的模糊。自我定位的核心在于对自身优势以及兴趣的了解。最理想的自我定位,就是找到自身优势和兴趣的结合点。
优势决定了你能做好什么,兴趣决定了你能在这条路上坚持多久。有优势而无兴趣,好比一个天生的军事家做了耕夫,纵胸怀文韬武略,也只能对着满地的庄稼哀转叹息;有兴趣而无优势,就成了纸上谈兵,纵能在方寸之间纵横捭阖,一上战场,则百无一用,只能束手就缚。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兴趣与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呢?试想一下,在你过往的生活中,最能给你带来快乐的,让你内心很愉悦的事有哪些?又有哪些事,曾让你废寝忘食,虽然工作量大却感觉不到疲劳呢?如果你已经想到了,恭喜你,这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所在。找到了兴趣所在,接下来就是发现自己的优势。也许你对自己的优势已经有所了解,也许你还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请你回想一下,在你过往的学习、工作经历中,你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有什么是别人做不来或做不好,而你却能做得很好的?
二、 先确定行业,再确定岗位
想找一份真正合适的工作,仅有自我定位还远远不够,需要结合当地的产业机构,判断出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适合自己才可行。不同行业之间在经济特点、竞争环境、利润前景方面有着重大区别。一个行业的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往往决定了该行业未来的利润前景,处于毫无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公司也难获得满意的利润,再好的从业者也难以获得较大的发展;相反,颇具吸引力的行业中,弱小的公司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从业者的发展前景也会一片光明。
三、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的塑造对于求职能否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快速从一个完完全全的“外行”找到门道,获得某一岗位就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结合线下报班学习的方式,尽快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核心工作技能。在一切准备妥当后,优化自己的求职简历,突出核心技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核心价值,然后到各大招聘网站看准机会进行投递。
迷茫和恐惧的根源在于没有方向,而不是没有方法。找准自我定位,确定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如你想象中那样难。
毕业找工作,千万别将就
201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795万人,相当于以色列整个国家的人口总和。近800万人进入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不用想你也知道:就业。
如何就业?恕我直言,两个字:将就。这不是冷笑话。
有调查显示,在2016年770万应届毕业生中,到专业匹配对口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仅为2%。另外98%的毕业生去了哪里呢?没错,他们“将就”着就业了。
仔细观察周围,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本来学高分子材料的同学,毕业后做起了文案策划的行当;而在学校鼓捣计算机的,跑到中小企业里做了人事行政;更不可思议的是,大学里搞猪饲料研究的,毕业后居然去了地产公司做销售;甚至就连我们自己,似乎也在做着与自己的专业、兴趣完全搭不上边儿的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僧多粥少,一毕业大家都在找工作,有公司肯要你就不错了,什么工作经验都没有,哪来的资本挑挑拣拣呢?大不了以后再跳槽呗!”有人这么说。
这个解释看上去很合理,也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就业环境竞争激烈,能找到一份工作已属不易,又怎敢奢望专业对口、自己喜欢呢?话说回来,就算现在“身在曹营心在汉”,若干年后再跳回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岗位不就行了吗?
你看,大家的剧本都写好了。
现实之所以骨感,就是因为它从不按照我们预设好的剧本来。
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成功跳槽到自己所喜欢的行业和岗位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从向阳生涯多年来所积累的数万例职业规划咨询个案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不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时间的“老油条”,根本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对自我的认知都相当模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
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上来,应届生找工作之所以“将就”,并不是因为僧多粥少,大部分人其实是在“试探”,试图通过这种不断的跳槽和摸索,试探出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现实是,在我国社会分工已经及其明确和细化的当下,职业种类难计其数,很多人要么在不断跳槽的试探中白白浪费了最珍贵的几年时间,要么吊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度日如年,最终时光阴虚耗,竹篮打水一场空。
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师表示:毕业找工作,千万别将就。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因为当初择业时的一念之差,造成了之后几年乃至几十年职业发展的不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就业指导教研室 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