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院首页 >> 课程建设 >> 必修课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2021年10月12日 10:34  点击:[]

一、课程基本信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校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课程编码

99310090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

72

学分

4

适用专业

高职各专业

二、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学校培养目标中具有明确定位,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本课程旨在引导我们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它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能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分析判断所在行业以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能够用改革开放的原理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4、能够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分析和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能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5、能够结合“四个全面”正确认识与比较分析世情、国情、省情、区情、校情、学情等,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6、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根据任务的要求搜集信息、用设计调查问卷、制作访谈节目、写听证会剧本、开展辩论会研讨会、写论文小报等形式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时期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

知识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3、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4、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国防、军队、外交、党的领导等领域的具体构想与举措。

5、理解贯穿于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辩证思维方法,较透彻地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

素质目标:

1、通过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通过探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具有坚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3、通过社会调查、红色社团和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具有敬业乐业精神、热爱所在行业;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精神。

5、具有所在行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具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遵循“课上有触动,课下有行动,内化思想,外化行为,厚德强技,知行统一”的原则,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理实结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第一,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二,突出地方性:充分挖掘、利用地方资源。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接地气、有底气”的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沂蒙老区的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和现代商贸城的市场资源,在进行两大理论成果教育时,结合沂蒙精神和大美临沂的发展实际,增强理论说服力,使德育教育接地气、有底气。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2+2”教学,“333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突出高职性:高职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也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理论点的讲解,突出典型案例的分析,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突出实践教学中的临沂地域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课程实施方法

实施并建立“12345”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特色和创新。“12345”课程教学体系即:

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讲清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构建四个教学平台:项目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

开展五种实践活动:参观、社会调查、宣讲(微课、故事)、红色教育、志愿服务。

(二)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理实一体化总体设计

教学

模块

教学专题

融入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践

项目(每组可选择一项完成)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沂蒙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4

1

1.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

2.调研报告:沂蒙地区早期党组织发展情况调研。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沂蒙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中的伟大贡献

4

2

1.赏析:毛泽东诗词和长征组歌赏析会。

2.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

3厉家寨精神宣讲会。

4..从党的八大到十九大历史资料展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沂蒙人民的开拓奋进、改革创新精神

2

2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电影比赛(五人一组)。

2.调研:改革典范沈泉庄、九间棚。

3.《旗帜》第六集《滚滚春潮》观后感。

4.“构建和谐社会,践行青春使命”大学生志愿活动。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2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在视察临沂时对沂蒙精神的高度评价

2

2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课比赛(五人一组)

2读《我的七年知青岁月》写观后感。

3.习近平系列读物读后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


可课内实践





1.建议书:给人大代表写一封建议书。

2.撰写民生问题现状及对策的小论文。

3制作家乡文化品牌策推介书。

4.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活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

建设美丽中国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时代沂蒙人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可选择性实践


1.调研临沂商贸物流城发展情况。

2.美丽临沂(或自己的家乡)摄影展。


全面深化改革

2

全面依法治国

2

全面从严治党

2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情

2

可课内实践


1.观看《战狼2》《建军大业》等作品,撰写观后感。

2.沂蒙人民与党的军队鱼水情深宣讲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时代沂蒙人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贡献

4

2

1.世界主要大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实践报告。

2.新闻评论。

3.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党史知识竞赛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4

小计

24


60

9


2、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模块

教学

专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建议

参考

课时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3.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实际、当代中国实际和学生自身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频图片等丰富资料,讲解毛泽东思想。开展课下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4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引导学生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4.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建议采用翻转课堂,布置课前需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课上结合典型史料讲授内容。课下设置实践项目,利用沂蒙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现场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4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依据。

3.弄清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道路和历史经验。

4.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难曲 折的摸索过程。

2.掌握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历史知识。

3.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1.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时期所面对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挑战。

2..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进程。

3..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





通过多媒体技术,例如PPT、视频、动画,进行理论讲解。设置小任务,让学生正确理解三大理论的内涵和地位。建议利用课程网站微课教学辅助学习。

2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2.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代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3.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2.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3.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

2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3.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3.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建议通过多媒体讲解与课内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通过演讲比赛等实践项目,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弄清楚“八个明确”的科学内涵和逻辑关系。

2.弄清楚“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与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关系。

3.弄清楚“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间的关系。

4.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实现总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战略安排。

2.科学理解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内涵,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目标性和阶段性特征。

3.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增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切实提升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深刻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理解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通过多媒体技术,例如PPT、视频、动画,进行理论讲解。配合讲授内容开展实践教学,设计五位一体实践活动项目,既促进学生理解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又开发,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2..认清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主要目的和基本任务,坚持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3.把握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发挥好爱国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4..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关于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重要论述精神、方针原则和实践求。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践要求。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内容,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3.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及内涵、思路。

4.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正确理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

2.理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现路径、基本思路。

3.帮助青年学生培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4.促进青年学生对新时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方略的理解与认同。

2

建设美丽中国

1..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部署和目标。

2.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了解新四个全面的内涵、目标要求。

2.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3.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

4.增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同感、信心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自觉性。

建议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授课,学生课前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讲解本节重难点;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项目任务。

2

全面深化改革

1.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3.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促进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略的理解和认同。

4.激励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力量。

2

全面依法治国

1.掌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地位及重要意义.

2.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要任务,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意蕴。

3.进一步让青年学生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4.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让青年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

全面从严治党

1..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深刻认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大意义。3.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4.增强对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信心。

2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2.理解强国必须强军,坚持富国和强国相统一。

3.理解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4.确立学生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与行动自觉。

采用案例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视频、图片资料,直观展示我军强军之路。

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

3.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4.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利用翻转课堂和微视频,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课内采用模拟访谈形式,加深理解重点知识。

4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2.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4.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品格,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5.理解和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采用案例教学,辅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视频、图片资料,直观展示党为人民、人民选择党的领导。课后实践结合完善党的领导,体会党的自我革命。

4

3、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为9课时,实践项目如下:

序号

实践项目

实践目的

课时分配

1

沂蒙地区早期党组织发展情况调研

通过对沂蒙地区早期党组织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深刻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巨大贡献,理解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2

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学生能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了解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大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

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电影比赛(五人一组)

通过选取拍摄内容,改编剧本,排练微电影等环节,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行为能力,深刻体会本课程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课比赛(五人一组)

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抓住重点、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驾驭现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5

知党史、念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举行以“知党史、念党恩”为主题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知识竞赛,学生能够回顾党史,加强思想政治认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加深爱国主义情感,营造知党、爱党良好氛围,坚定党的领导。

2

合计

9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强、学生思想复杂多样等特点,力求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启发学生社会责任。

(一)教学方法

1、专题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思想,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端正态度、强化意识、坚定信念、明确责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2、问题研讨模式: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入手,发现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O2O教学模式:推行蓝墨云班课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在班课内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讨论;建设了服务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网站,网站拥有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案例汇集、影视音像资料、练习题库、师生交流、网络论坛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功能。网络课堂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知识应用、过程参与和实践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可以系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

4、案例式教学:结合各章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组成员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授课采用电子教案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整齐、美观、生动和可视等方式展现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2、积极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线上自主学习

我们利用超星教学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自学,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还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较全面了解和把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使学习随时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六、教学条件与资源

(一)师资力量雄厚、理论教学环境优越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29人,其中主讲教师26人,本科院校兼职教师1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整个课程组已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合理、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教师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二)实践教学环境优良

1、校内实践条件

首先,学校思政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学团部门协调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思想境界,提升综合素质。

其次,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实践形式多样。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学术报告大厅以及设备一流的演艺舞台和体现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体验馆、思政虚拟仿真体验馆,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

第三、理论与实践零对接。为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外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我们在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区、校园周边设立了多个志愿者服务和勤工助学岗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奉献、爱心、责任的真正含义,贯彻了“厚德强能,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

2、校外实践环境

(1)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为强化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感染力,本着立足学校驻地,服务周边社区的宗旨,我校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建立起一大批德育基地,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效果良好。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自规划建立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烈士陵园、沂蒙精神纪念馆、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临沂市科技馆、滨河全民健身广场等德育实践基地,突出了爱国主义、敬业奉献、社会互助、沂蒙精神、生态文明等主题。

(2)重视教师外出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想打动学生,教师首先要感受深刻,有丰富的体验。实地考察学习是增强教师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为此学校从2010年起就启动了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集体外出考察项目。几年来,教学团队实地考察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广东、云南、北京、辽宁等地,教师们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授课素材,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同时对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和师生互动形式的创新。贯彻了“课上有触动,课下有行动,内化思想,外化行为,厚德强能,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

1、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多种教学方法构建的立体化教学方法体系。

在“概论”课教学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在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O2O教学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进行项目化设计,设置成若干课内项目和课下实践项目,注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践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题教学与项目化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O2O教学,发挥线下和线上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概论课精品课程网站,使用蓝墨云班课等手段授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利用精品课程网站、蓝墨云班课、微信平台、教师个人邮箱、QQ随机交流互动,通过全时空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对本课程的想法,开启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育人实效。

3、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有底气。

临沂具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接地气、有底气的理念”为指导,在理论讲授、实践项目设计和体验馆建设中,充分挖掘沂蒙老区的红色资源和现代商贸城的市场资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投身社会建设的深厚情感;在进行两大理论成果教育时,协同思政宣讲进高校活动,结合沂蒙精神和“大美新”临沂的发展实际,增强理论说服力,传承红色基因,使德育教育更接地气、有底气。

4、创新“333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落地生根。

“333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三大领域、三方管理和三方评价的全程、全员、全方位教学模式。“三大领域”是指实践教学的课堂领域、校园领域和社会领域,即《概论》课的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主要环节和阶段。“三方管理”是指在实践教学中,为保证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负责课内实践教学的实施级课外实践教学的指导;二级院系学团人员负责课外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干部和红色社团骨干协助老师实施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任务,并在参加个别不能覆盖全体学生的校外实践项目后,负责回校后在校内的“生生教育”。“三方评价”是指学生实践项目成绩的评定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各二级院系学团人员、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三方共同评定。

八、考核评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效果,强化了育人功能,该课程成为本校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教学评价和考核中注重能力本位要求,强调学习过程的态度端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的考核。

1、本课程考核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突出过程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环节,加强学习过程考核。

(2)强调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思想品德发展状况、日常行为表现、参与实践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课程评价考核方式

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

(1)平时成绩占40%,包括线上学习成绩、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实践项目成绩20%,考核学生结合所学理论参加校内校外实践项目活动的能力。

(3)期末考试成绩占40%,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核学生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设计 下一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期检查报告(2021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