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视频为啥停不下来?——听听短视频自己怎么说
1.我能不断强化你的行为(行为主义)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将一只饥饿的小鼠放进他特制的一个箱子中,小鼠一开始在箱子中漫无目的地徘徊,当它几次偶然地触碰到一根杆子后,会掉落食物。于是小鼠习得了通过按压杆子获取食物,食物便是习得按压杆子行为的强化物。
联想到什么了吗?
短视频简单直接地帮我们缓解了压力,一看短视频,我们可以暂时跟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跟所有的快乐说嗨嗨。
没错,短视频就是那个“压杆”。我们不停地去触碰压杆,不停地刷刷刷,行为被不断强化。
比如,你喜欢看美女帅哥,平台就会更高频地给你推荐变装视频、美妆视频、穿搭视频等等。平台不断地给你这种高刺激、高强度的愉悦感,你自己也会不断地去刷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来自我强化,根本停不下来。
2.我能让你印象深刻(认知主义)
人们一般只需要15-20秒就可以形成关于事物的短时记忆,短视频大概就是这个时长。
一些短视频可能还会有特殊的效果,如产生“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一些短视频通常不能完整地呈现一段配乐,视频的内容一般也无法展现完整的故事和情节,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会对这种意犹未尽的内容印象更深。
也可能产生“蒙太奇效应”,即人们按照一种特殊的次序把片段连接起来,激发参与者将自己所看到的和生活中的经历进行联系,从而激发他们进行艺术性的想象。
当你发现同一个梗出现在了不同视频里,或者你关注的不同主播进行梦幻联动,都有可能产生蒙太奇效应。而你,作为观众的快乐,别人想象不到。
3.我能满足你的高级需要(人本主义)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分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爱和归属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当低层次的需求(温饱、安全等)满足后,人们便会不断地想要进一步满足高级需求,如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等。而短视频恰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网络的匿名性和不同步性为我们塑造个人形象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可以在网络的海洋中尽情发挥,普通用户发布的内容也能被人看见,得到关注。
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点赞、评论也会让我们感到群体认同,感受到有人在支持我们、认同我们,使得刷短视频这个动作得到强化,进而形成短视频依赖和成瘾。
二、刷多了有啥危害?
短视频刷多了,这个问题就转向手机过度使用或手机成瘾了。那手机过度使用和手机成瘾有啥危害呢?
1.损害睡眠
“再刷一会儿就睡”,再刷一会儿真的能睡着吗?不能。
研究发现,睡前使用智能手机不光会让你睡得更晚,而且睡眠结构也会被改变,表现为深度睡眠所占比例更低、浅睡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过高甚至超过标准比例、深度睡眠连续性较差。
2.更容易焦虑、抑郁
刷手机多了,有时候会产生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我们不禁发问,为啥人家的生活过得那么滋润,为啥人家浑身上下都是才艺,为啥人家那么有梗?
所以有时候,手机刷太多真的不一定快乐。
针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手机使用的越频繁,人们更容易受到手机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可能诱发压力感、焦虑症、抑郁症甚至是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
3.破坏人际关系
你社恐吗?你社恐的时候会玩手机来缓解尴尬吗?
玩手机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尴尬,但手机成瘾也会让我们更社恐。
手机成瘾的人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问题。具体来说,手机成瘾的人在识别他人的面部情绪(愉快、悲伤、愤怒等)上会更加困难,也会损害人们觉察自己和他人情绪和感受的能力,进而使得我们更社恐。
4.“脑力”流失
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听完一节课全程不看手机?你有多久没有进行深度阅读了?你有多久没有全神贯注地看完一场电影了?
听课、深度阅读、看电影、写论文这种活动无疑需要持久的注意力。而短视频的使用会影响人们的持续性注意力。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由于经常使用短视频的青少年长时间关注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这将导致他们在需要持续性注意的任务中处理有关信息和无关干扰信息时,更容易分心。
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持续性注意受损,在进行需要专注才能完成的任务时往往容易分心。
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的短视频过度使用还和多动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怎样更健康地刷手机
短视频过度使用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手机依赖。
有意识地对自己刷短视频的行为进行觉察,或者跟着网上的正念练习都可以减轻我们对手机的依赖。
此外,当然还有老生常谈的——运动,运动是一剂免费的良药。
当然,对学堂君自己来说,最有效、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卸载APP。
卸不掉的话,可以试一试设置APP使用时间限制。
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放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整个人清净多了,大家可以试一试哦!
(转自京师心理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