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 正文

乡村女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角色分析

2023年04月19日 14:38 臧燕 点击:[]

乡村女性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如果没有女性的参与,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将难以保证,产业兴旺就难以实现,乡村女性是践行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者,是文明乡风建设的构建者,是乡邻和睦和谐的连接者。可以说没有女性的参与,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环境治理无法推进,生态宜居就难以实现。没有女性的参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推动者,优秀传统文化无法传承发展,乡风文明就难以实现。没有女性的参与,农村政治文明的建设与村民自治就无法保护广大妇女群体的权益,有效治理就难以实现。纵观全国,有的乡村女性以鲜活的姿态活跃在乡村建设的舞台,她们自信阳光、勇于挑战自我,熠熠生辉,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女性因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守家中,在各种家庭琐事中消磨着时光,慢慢地失去了向上的力量,变成了失语者。结合我们的调查,我们将乡村女性的角色分为以下几类:

1.乡村经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张秀慧,47岁,初中文化,兰山区尤村村民,通过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目前主要负责村子的妇联和党建工作。

徐圆圆,山东紫锦葡萄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费县人氏,为追逐科技兴农之梦,于2015年投资400余万元兴建了占地150亩的葡萄种植园。经过七年的运营,已建设成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安置周边乡村百余人就业,并通过葡萄种植技术免费培训班带领附近农户通过葡萄种植发家致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像张秀慧、徐圆圆这样自立自强、积极向上、勇敢逐梦的乡村女性还有很多,她们用实际行动撕掉了长久以来贴在身上的“家庭主妇”的标签,跳出了家庭这一狭小的生活圈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我们在兰山区尤村调研时发现,该村80%以上的女性都外出工作,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她们大部分在附近的工厂、超市等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能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还有一部分女性由于在家带孩子不得不留守家中,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孩子长大入校读书,她们也会选择外出工作。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乡村年轻女性和年纪偏大女性的从业路径存在差异。35岁以下的乡村女性多从事与新媒体有关的行业,比如电商、直播、电子收银等;35岁到60岁的乡村女性则更多地选择到工厂从事简单的加工行业,也有部分女性在接受了简单的培训后到城镇医院做护工,或者入驻雇主家做长期护工。兰山区小杏花村刘圣凤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女儿出嫁,儿子上大学后,刘圣凤为了补贴家用曾经在附近的工厂里做过零工,但是由于她只读过两年书,文化水平太低,只能做一些低端加工活,很累,收入也低。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了城里医院做了一段时间的护工,由于服务态度好,勤快能干,被聘为住家护工,照顾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太太,包吃包住,月薪5000元,刘圣凤很满足,她觉得这活不累,收入还高,比到工厂里做工要轻松得多。

无论是做电商,还是进工厂、做护工,这些乡村女性不管年龄如何,她们大多选择跳出家庭生活的小圈子,到更广阔的舞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辛勤的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独立,摆脱了长久以来对男性家庭成员的经济依赖。她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学习着、适应着,同时提升着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修养,成为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1.文明乡风建设的推动者

这一群体的女性主要指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她们因各种原因居留在家,以家务劳动和农事为生活重心,她们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或因为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或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虽然她们不能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但她们在以另外一种形式为家庭做贡献,为乡村发展做贡献。

传统村落时代,基于地缘关系,交通不便,村子相对闭塞,村民之间往来密切,整个村子类似一个“熟人社会”,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他们把彼此视为“自己人”,与村外居民联系较少,具有一定的排外性,所以他们在面对外来威胁的时候能表现出惊人的团结之力。一旦某户村民惹上外村人的麻烦,整个村子都会如铁板一块,一致对外。但是工业化打破了传统村落的闭塞和自成一体,使得乡村与城镇的交往密切起来,乡村源源不断地向城镇输送着劳动力,推动着城镇日趋繁荣,他们见识了城镇的活力和时尚,从而滋生出逃离乡村的想法。伴随着乡村男性劳动力(夫妻共同外出务工的也不在少数)的大量流失,传统乡村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留守乡村的老人和孩子渴望交流,渴望被关心关注,此时“留守者”的女性群体重要性被凸显出来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一女性群体往往是村子里的“百事通”和“热心肠人”,闲来没事,她们爱串门聊天,东家长李家短的、家家户户的新鲜事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谁家有事,她们也会伸把手帮帮忙,所以她们的人缘特别好。她们就像黏合剂一样把四邻八舍联系在一块,和睦了相邻关系,助推了文明乡风建设。

2.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构建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村容整洁”,主要是指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呼吸新鲜的空气,饮洁净水,森林覆盖率达15%以上,使我国农村的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乡村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企业随意排污、土地过度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严重损害了乡村的自然生态美,也严重危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

乡村女性因其生活与劳动条件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在绿化、美化、净化庭院,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树立绿色环保理念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乡村女性承担着繁衍后代的任务,这一神圣的使命使得她们更清楚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给后代子孙带来怎样的伤害,从而更能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此外,乡村女性依然是农事劳动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男性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她们是事实上的劳动主力,她们往往会出于饮食安全、身体健康等需求自发的环境保护,因此她们更倾向于提倡绿色生态农业、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总之,乡村女性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是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亲历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管理民主”,是指普通老百姓参与管理,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村民自己当家作主,实现乡村政治文明。而实现乡村的政治文明就需要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包括占乡村人口一半以上的乡村女性。她们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的程度,参政议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彰显了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乡村女性走出家庭,跳出原来生活的小圈子,在更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她们主动参与到乡村基层组织中,为村民服务,推动村民自治,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又不断促进农村女性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从弱者形象向更具有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强者形象的历史性转变。




上一条:乡村女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发展困境 下一条:沂蒙精神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