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 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2022年05月31日 09:11 郑佩瑶 点击:[]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但长时间以来,二者在育人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工作,这就对育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一、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1、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协同育人机制力图整合各类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方面,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承担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发挥着不同教育主体的育人潜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专业课与思政课也共同承担着育人的任务,不断寻找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契合点,促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2、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才无德谓之愚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应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广大学子既不能做有德无才的君子,更不能做有才无德的小人。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做好协同育人,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等实现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然要求。将专业服务意识贯穿思政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项目,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掘和运用专业教育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各专业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促使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相联系。

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

1、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认知存在差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上好专业课,其工作价值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的事,跟自己没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师要教育学生先成人再成才。专业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最终交给社会的可能就不是一个栋梁,而是一个危害社会的小人。同时,思政教师中也存在只照本宣科,脱离实践讲授思政理论的问题。思政教育的成败要在实践中检验。大多思政教师因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不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业规划,对学生专业方面的困惑无从解答,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负责做好班级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脚点——用来指导实践。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在协同育人上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2、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机制存在差异。学生在学期期末有没有学会某种技术、技术本领是不是熟练、专业能力达到几级、能不能解决相关技术难题,这些是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重在技能操练,标准取样来源于动手实践。而思政教师的考核评价多是字面上、理论上看学生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行为的认知和观点,强调的是思想意识形态的东西,标准取样就是结业考试思政课考了多少分,处于什么级别,考试得分高就代表学生的思想政治这门课学得好,相反则不好,实际上考核分数能不能全面代表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学生的思政教育考核单一。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现在是否有远大的理想、是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是否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方面面。思政教育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否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否牢固,不能只停留在几张试卷上,也要融入专业技术的考核评定,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上来。

3、专业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也都是在给学生做示范,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既有学术上的、技术上的,也有做人上的,处事态度上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也会有消极负面的。但处于学习模仿阶段的学生未必能完全分得清楚哪些可以学、哪些不可以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师德、师风。思政教师平时加强自身思政专业能力提升,相对能够自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专业教师由于平时与思政工作没有直接接触,更容易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是不是能够为人师表,关乎学生“三观”的培养。专业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讲师德、大放厥词,释放不当言论,这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对学生的树立正确三观产生了误导。

4、思政教师的专业服务意识需要加强。由于对思政教育认知的专业局限性和目前考核机制的约束,思政教师往往就理论说理论,忽视了思政的服务功能和指导实践功能。思政教育一方面是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是给每个学生个体构筑思想道德底线,培养底线思维、底线意识。知道哪些事可以为,能明辨哪些事永远不可为。好的说教式的思政教育,最终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但不能保证达到长久育人的目的,也就是所学所修的成果不仅要在学校内行得通,还要在学生将来踏入社会一直行得通。思政教育要想实现上述目的,要更多地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更多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思政问题,了解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遇到的思政问题,积极想方设法解决上述难题,学为所用。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不仅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增加思政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义重大,关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教风、关乎学校的育人理念,关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长期以来,二者在育人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工作,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亟待寻求解决的路径


上一条:沂蒙精神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义 下一条: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