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20年12月22日 10:34 巩文霞 点击:[]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国家支持政策工具呈现多样化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强有力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在创业成功率、创新成果转化率、创业技能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短板。

一、对实践硬件环境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太低,对学校的生源和就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多年来并未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游离于体系之外的“业余培优教育”。

二、师资配备和培养力度不够

“双创教育”的开展同样离不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派”的教师在“双创教育”中显得力不从心。但大部分院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配备问题。从而导致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成绩更没有成果,也更不可能有成功的创业团队。

三、专业的融合和跨度造成壁垒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双创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升华,是一个跨专业的综合应用和实践。然而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专业体系”思想根深蒂固,使得创新创业中团队成员的融合成为一个障碍,导致创新创业过程中短板效应明显。

四、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渠道

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功利性较大,相对流于形式,大都没有成果转化、团队转化的渠道,也就没有市场应用对接的引导,更谈不上后续的资金跟进。这点恰是创新创业教育根本的薄弱环节所在。

基于以上情况,开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有: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各种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政策、法律法规。辅导员应开展全程化、立体性、分层次的创业教育。针对低年级学生,重点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创新意识。针对中高年级学生,鼓励他们选修创业课程,参加各类创新计划大赛;对于毕业生,则要引导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落实到创业行动中,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三、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构建创新创业培养新机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上,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建立了教务处、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聚合资源,打造课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学校将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形成“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递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条:2020年思政课实施情况

关闭